近日,印台区红土镇甘草塬村珀琚堂古典实木家具公司内一片繁忙,工人们有的在解板,有的在雕花,总经理王海荣正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 37岁的王海荣是一名返乡农民工,他2005年回到村上后,发现当地木材来源广,便在村上开了一家木炭厂。2006年,他在村上又租赁了5亩闲置土地,开起了一家实木家具厂,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雇请的村上及周边村的剩余劳动力也越来越多,目前长期雇佣的工人就有37人。在他的带动下,学出来手艺的水沟村村民马发全现在已经拿到每月8000元的高工资了。他的家具厂,每年为全村增加劳务收入近200万元,并被评为印台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基地、印台区就业扶贫社区工厂。 在印台区,王海荣不是孤例。通过自主创业、职业培训、专场招聘、劳务对接等多种途径,截至2017年10月份,印台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901人,完成全年任务1900人的100.05%;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1381人,完成全年任务1100人的125.55%;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为526人,完成全年任务400人的13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5%。农村劳动力转移14053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4000人的100.38%;农村劳动力转移创经济收入2.81亿,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8亿元的100.36%。 “土专家”让贫困户摘掉“穷帽子” “以前咱种苹果个头小、光度不行,通过培训后有了务果经验,现在苹果果型大、光度好,商品果从30%提高到70%了,能卖好价钱!4亩果园原来只套3万袋子,现在一下增加到5万袋子,收入也从以前的1万元增加到3万元!”郗家塬村58岁的建档立卡户左会英,在说起村上“土专家”为他们培训后带来的变化赞不绝口。 2015年初,该村果农郗安民、郗志峰等39名务果能人和“土专家”自发成立了以服务果农、共同致富为目的,以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为手段的绿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对果农免费开展实用性技术培训,这种贴产业、接地气、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培训方式,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经过市人社部门的扶持后,绿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了全市首家具备定点职业培训资格的合作社。2015年8月,依托绿健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了印台区绿健技能培训中心。绿健技能培训中心为了便于果农快速掌握技能,每次培训内容均是当期苹果管护要点,内容明确、方式灵活、针对性强,群众很快接受并运用到自家果园管理之中,科学种植、规范管理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培训中心还自发建立了包抓贫困户制度,由务果能手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随时帮助解决苹果管护中出现的问题,并免费为贫困户送农资、送农机具,帮助贫困户联系客商销售苹果。2年多来受益果农17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39人。截至目前,“郗家塬模式”已在全市174个村得到复制推广,累计培训群众470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293人。3825人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创业,带动产业增收79.26万元。 “基地带动+精准培训”给贫困群众“充电” 金锁关石林景区现已成为印台区旅游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典范,景区在就业部门的帮助下,利用自身优势,充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带动贫困人口家门口脱贫致富。 在旅游发展中,景区不断挖掘适合贫困户的工作岗位,因户制宜,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其长期稳定收入,实现就业脱贫。目前,提供岗位40个,人均月工资1500元至3000元左右。同时,印台区就业局还为景区开发了公益性岗位和就业扶贫特设岗位,吸纳贫困户就业,从而实现旅游产业带发展助脱贫。该区就业局还多次组织在景区开展烹饪、创业培训等多项培训活动,鼓励更多贫困户主动融入旅游大环境,引导一批贫困群众自主创业,开办农家乐和农家旅馆实现自主创业助脱贫。金锁关石林景区在2017年旅游旺季,18户贫困户日均收入达1000元以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自2017年以来,印台区着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围绕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实施各类培训计划,以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为重点,全面提升各类人员的操作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集中开展专业化、特色化职业技能培训,尽快实现再就业。同时,统筹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在培训后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截至目前,共有1378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得到了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目前,印台区就业局通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人社政策主题宣传月”等各项创业就业专项活动,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各项创业就业政策,提供就业岗位15000个,达成就业意向1735余人。同时,以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2017年与福建省福清市、江苏省盐城市进行劳务对接,提供岗位5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76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8人。(记者:袁欣) 审核:焦 勇 |